9月26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组在北校区励学楼205室组织召开集体备课会,课程组全体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刘孟洋主持。
会议伊始,刘孟洋主任热烈欢迎付金辉教授加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组,他强调,付教授的加入必将为课程组带来新的思路与活力,推动课程教学质量迈上新的台阶。随后,郑礼琳老师率先登台,以饱满的热情和精心的准备,向大家展示了如何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巧妙融入“德法”课第一章的教学设计中。郑老师从课程目标出发,紧密结合学生实际,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和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时代变迁之间的紧密联系。她的说课设计既体现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又展现了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敏锐把握。紧接着,谢俊芳老师以一张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的思维导图为引子,详细分享了她的说课设计。谢老师不仅系统地梳理了第一章的知识点,还巧妙地穿插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内容,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案例紧密结合,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她的用心与细致赢得了在场老师们的阵阵赞叹。
在点评环节,熊婧娴和何晶梁两位老师从郑老师的学情分享和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设计贴近学生实际,易于激发学生兴趣。彭定光教授则从更宏观的角度出发,强调了绪论与第一章之间的逻辑联系,并指出应抓住关键词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个人与时代的紧密联系。对于谢老师的分享,孙菲菲和王佩锋两位老师纷纷表示赞叹不已。他们认为谢老师的思维导图不仅展现了其严谨的教学态度,更体现了其深厚的教学功底。付金辉教授更是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特别强调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案例选取的重要性,指出案例不仅要具有代表性,更要能够做好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郑礼琳老师说课分享
谢俊芳老师说课分享
彭定光教授点评
付金辉教授点评
紧接着,黄筱筠和原亚峰两位老师围绕“德法”课第二章的内容,分别展示了各自的说课设计。黄老师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到了课程教学中,使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她的说课设计不仅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而且富有感染力,让人深受启发。原亚峰老师则以身边的真实案例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他的说课设计既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又展现了其用心观察、理解学生的教育情怀。他的分享让在场的老师们深受震撼,纷纷表示要向他学习如何更好地用身边的案例鼓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在点评环节,罗燕虹和马瑗两位老师从黄老师的分享中获得了新的启示,她们认为黄老师的教学设计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和价值观的塑造。李朝峰教授则强调了学习马克思主义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重要性,他指出作为思政课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做好前沿研究,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车佳锋和凡思菊两位老师对原老师的说课分享表示了高度的认可。他们一致认为原老师用心观察生活,理解学生的做法值得每一位教师学习,同时他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身边的案例同样可以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刘孟洋主任指出,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与精神融入“德法”课,需采取内涵深化与外延拓展并举的策略,并特别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即通过具体、细微的实例来深刻阐释和展现全会精神的广泛内涵与深远影响。
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桑立群副院长作了总结发言。他首先对主备课老师们的精彩说课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并高度赞扬了大家在教学设计中的用心与创新。随后,他强调了“八个相统一”在引领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勉励全体教师要以“八个相统一”为指导思想,不断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路径新方法。(图文/马克思主义学院 覃干莲)